体适能

大学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

1. 课程介绍

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体育基础课程,以提升学生全面身体素质为目标,系统传授体适能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。课程基于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(心肺耐力、肌肉力量、肌肉耐力、柔韧性和身体成分),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,帮助学生掌握个性化锻炼方法,培养终身运动习惯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

2. 课程任务

  • 💪掌握体适能评估方法和科学训练原则

  • 💪提高心肺耐力、肌肉力量、柔韧性等基础体能素质

  • 💪学习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

  • 💪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运动习惯

  • 💪提升体质健康测试成绩

3. 教学内容、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

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
理论部分
1. 体适能概念与健康评估
2. 运动生理学基础
3. 运动处方制定原则
掌握基础理论知识,能运用于实践2学时
实践部分
1. 体适能测评(心肺、力量、柔韧等)
2. 有氧耐力训练(间歇跑、循环训练等)
3. 肌肉力量训练(自重、器械)
4. 柔韧性与平衡训练
5. 功能性训练
6. 综合体能训练方案
正确掌握训练方法,完成基础训练量30学时
(15次课)

注:实践课程必须穿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,课前做好充分热身

4. 思政元素融入点

  1. 健康中国实践:结合"健康中国2030"战略,培养学生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

  2. 意志品质培养:通过体能挑战训练培养学生坚持不懈、勇于突破的精神

  3. 科学精神培育:强调科学训练方法,反对盲目锻炼,培养理性思维

5. 考核内容与方法

考核内容占比评价方法
专项技术
1. 训练方法掌握程度
2. 体适能进步幅度
3. 训练计划制定能力
50%技能测试+训练方案设计
课堂表现
1. 出勤与参与度
2. 训练态度与进步幅度
3. 团队互助表现
20%教师日常观察记录
身体素质
(以大学生当年体质健康测试得分为依据)
30%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

总学时:32学时(理论2学时+实践30学时)

备注: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包括BMI、肺活量、50米跑、坐位体前屈、立定跳远、引体向上(男)/仰卧起坐(女)、1000米跑(男)/800米跑(女)等。

特别说明:本课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,考核以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为主要评价依据。

上一条:跆拳道

下一条:花式跳绳